找到相关内容33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理净法师答:如何正确看待神通与因果?

    见到,如果从理论上讲,是一种事物发展的规律,无论你信与不信都是真实的存在。因果理论是佛教的根本教理,佛教的一切理论都是建立在因果论上的。佛教所主张因果有很多种,一般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理净法师

    理净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2/21000434859.html
  • 对基因的新看法与佛教因果说的互证

    的人有不同的基因性质,是过去不同的因的结果。另一方面,不同的人不同的基因性质,当然必然导致不同的人的性格、爱好、行为等等。但是,因基因的研究来支持生物决定论在一定的程度上支持佛教因果论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一个过程,以过程中的成果来断定一种理论是草率的表现。  让我们以佛教的因果论来讨论一下基因研究发展的可能方向。有因必有果,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基因性质,是过去不同的因的结果。另一方面,不同的人不同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646603.html
  • 因果的俗谛与真谛

    力学」、「测不准原理」及「蝴蝶效应」等的影响,发展出「具不确定性的因果论」。而生命层面的因果问题则比物质层面复杂,它面临无法重复实验,甚至无法观察的困难。这里我们做了一项尝试,经由模仿自然科学而推论...真谛与俗谛的区分,真谛为依循菩提心的义理,俗谛则是指随顺众生心的说法。《楞严经》里佛云:「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第一义也就是真谛,佛陀告诉我们一般世间的因果论都是随顺众生心而非随顺菩提心...

    陈昌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1641735.html
  • 佛教中最重要的“缘生”义

    一定也可以有相当的认识了。  不过这一义在佛教中,亦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若是加以分析,也就纷繁异常,我们于今既然注意这个问题,自有特为提出研究之必要,且待我一一说来。  缘生就是佛家因果论的中坚,可是从名词上说来,缘字在因果论里面,实在有两种不同的地位。  一种是较低的地位,他只是那因生果的一种外助,虽然这些果必定仗着他的外助而后能生,可是比之那生果的内因,是要疏远得多了,所以说“亲生为因,疏助为...

    威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1786373.html
  • 中国佛学非本体的本体诠释

      内容提要:中国佛学的本体观念与世界上大多数哲学都不相同, 它是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论。它以缘生为理论基础,否定外在的本体,并以性空为实相,顺化而为实相非相的本体论。建立在缘生基础上的因果论,多因多果...立足缘生,归宗实相,这是其非本体的本体论的核心。   2、置因果论的必然性于条件论的偶然性之中,则是以缘生(条件论)而说实相(因果论之因),以是成非本体本体论的理论框架。   3、以相对主义...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1943756.html
  • “四缘”说

    失掉了科学性,反而成了迷信的东西。佛教的因果论是一门极精细的学说,在唐朝以前很少具体介绍而被笼统模糊。唐代玄奘大师留学印度,回国后用直译的方法翻译了“俱舍”,“成唯识”,“瑜伽师地”等论,才把佛教的因果论详尽地介绍过来,并建立了“俱舍”、“唯识”二宗。但是终以不大合乎中国固有思想而没有宏扬起来。到了唐代后期“俱舍”“唯识”二宗便趋衰歇,甚至典籍失传。笼统地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然不错,但是因果...

    守 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246231.html
  • 龙钦七藏简介

      龙钦七藏简介   龙钦七藏简介第一卷,宗义宝藏论:卷首略释尊诞生、成道纲领全文,随破教外各宗,安立密咒金刚乘,广泛论述新、旧密乘之理趣,最终安立无上光明金刚藏乘,分八次第解说。   第二卷,本性宝藏论:以心、界、口诀三藏心要,总摄四大金刚义,诠释一切法自性“无有”,万有显现乃本觉“任运”,不坠偏方宗执而“平等”,本觉自然智为“唯一”等四大纲领,抉择诸法本质为本自解脱,本自圆满,超越因果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1023683791.html
  • 成唯识论中时间与种熏观念的研究

    时间观,并依此建立起种熏论的俱时因果说。另一方面,胜军、难陀等其他唯识学者,却采用有部、经部的过未有体论,建立其异时因果的种熏论。它是成唯识论所评破的。作者发现:成唯识论的俱时因果论,会衍生“阿赖耶识非无记”等结论,它们都与成唯识论的理论自相矛盾。因此,作者建议:要避免成唯识论的自相矛盾,唯识学者应该放弃俱时因果论,改采胜军、难陀的异时因果论。一、部派佛法的时间观对时间的不同...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2143056.html
  • 以现象学方法分析佛教中观学到唯识学的过渡

    往昔的种种诠释还远非“了义”。唯识学因此对轮回主体、因果相续作出新的诠释,发挥“无常而能存、无我而能立” 2的道理。   佛教因果论具备丰富的哲学内涵,...认为因果性不仅仅是一种次序联系,而且是一种创造联系,认为前件不仅先于后件而且造成它的显现。   佛教因果论反对外道定于一边的“因中有果”、“因中无果”...

    李四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144482.html
  • 感应说不同于业报说

    论  《感应篇》所宣扬的因果报应是典型的机械因果论,如“欲求天仙者,当立‘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必降之祸。”  佛教的业报说是缘起因果论,佛法认为:并非所有的业必然引生果报,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决断之造业,称作“故作业”之业才引生果报。而且业的受报有时间的迟速,可分为定业和不定业:受报有特定之时期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156596.html